教学教研

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前教育 > 正文

教学教研
忆往昔 品劳育——东莞市叶秋英名师工作室总结会议暨体验式教研活动

点击数:日期:2023-05-18

忆往昔 品劳育

——东莞市叶秋英工作室总结会议暨体验式教研活动

 

五月,如期归来

浅夏悠悠,尽享安然

总有美好,涉水而来

 

以手造物 以物抵心

一针一线,畅享手作慢时光

精工细活,传递来自手心的温暖

 

  春深半夏,遇见美好,遇见温暖。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室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让工作室学员感受一针一线的灵动和温暖,体会劳育之美,同时助推劳动教育真实地走向幼儿园生活。5月18日,东莞市叶秋英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总结汇报暨体验式教研活动——《爱上口金包》,全体成员一起放空思绪,绽放劳育之美。

    寮步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黄桂萍、潘晨瑶,以及工作室全体成员共12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总结展望·引领发展

活动伊始,工作室主持人叶秋英从文化建设、业务学习、课题研究、示范引领、经费使用、取得成效等六方面对工作室2022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从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和经费使用等四方面对工作室2023年工作进行展望。总结会议上,叶秋英肯定了学员们的努力与成长,并希望学员们能充分利用工作室平台的优质资源,提高自身的同时给寮步镇乃至东莞市幼教带来更大的示范辐射。

 

小小口金 源远流长

随后,工作室学员吴慧君老师带领学员们进行了体验式教研活动。首先,吴老师与学员们一起探讨“忙”字——我们为什么忙?忙什么?,并播放了美学大师蒋勋对于“忙”的解读,让大家切实体会到“漫无目的的忙等于心死,美好的生活需要适当放空自己”。

 

接着,吴老师结合大量的图片对口金包的历史、材质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口金包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维多利亚时期,一般用来装手帕之类的小东西,功能性较强;到了17世纪到18世纪,兼备功能性和装饰性。而口金包被我们所熟知,主要是源于清末明初的老电影里,我们可以不时看到它的踪迹。最开始的口金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用布料进行缝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口金的材质更多样化,除了金属,还有亚克力、木质等材质,而款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有圆形、方形、半圆形、屋形等;口金的形态也趋向多样化,有弹片口金、医生口金、书包口金、盒子口金等。通过吴老师的介绍,学员们对口金包有了全面的了解。

 

优雅手作 巧笑倩兮

民国美人的风韵,除了旗袍的衬托,更少不了腕间一款口金包增添的优雅。如今的口金包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手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而本次体验式教研活动的体验活动是让一个优雅美丽复古包在每一个学员的手中创作出来。

 

在认真聆听了吴老师讲解包包的制作要点与材料的使用方法后,大家全身心地投入手工制作包包中,用双手的温度,随心DIY,静心体会生活中丝丝入扣的美好瞬间,享受着手工劳作带来的乐趣,时间不知不觉在劳作中溜走,活动现场不时传来大家的交流声、欢笑声,而大家心中再多的烦扰在这静谧中得到净化。

 

 

 

04

魅力指尖 传递温暖

经过2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一个个精美的作品逐渐展现在众人手中,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活动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下结束,女神们都开心不已,三俩一起合照留影,对于自己的作品更是爱不释手。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把劳作融入生活,带领大家放空思绪,闲步手作慢时光,不仅提高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技艺的理解,还让大家在美妙中感受了传统手工的独特魅力,在制作中体验动手制作的非凡魅力,在谈笑风生中品味了东方之美。

 

 

 

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

给身心一场放松

不用远赴千里

心静便是远方

 

文丨吴慧君

图丨赵明阳、黄海瑶

编辑丨吴慧君

审核丨叶秋英